半导体问答网

中国半导体芯片产业的崛起

转自 : http://bokekeji.blogchina.com/698306084.html 来源:法律角斗士 来自:商业周刊   作者:王钧 执业律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 2000-2018,两个大时代,西进中国大陆的,台湾地区半...

转自 : http://bokekeji.blogchina.com/698306084.html

来源:法律角斗士

来自:商业周刊  

作者:王钧 执业律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

2000-2018,两个大时代,西进中国大陆的,台湾地区半导体人,命运却大不相同。2000年初期,250位联电系统内的菁英,在当时最有接班相的“联电太子”徐建华领军,到苏州盖和舰建厂,但遭中国台湾地区调查、起诉,他们的上市配股梦也跟着破灭。

这群人,如当年国共内战后遗落泰缅边界的异域孤军。中国大陆不重视,中国台湾地区公司无安排去处。事隔十多年,在中美贸易战及中国“全面大炼芯”拼搏半导体产业的背景下,一切风雨已为之变色。不仅沉寂多年的和舰顺势翻身,计划在中国大陆A股上市,新一代中国台湾地区高级佣兵也出现了。他们是烧热“中国芯”炉火的核心部分,却象征中国台湾地区含金量最高、最后一批关键人才的出走。

2018年6月,对中国台湾地区别具意义。一手打造晶圆代工传奇的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退休,象征一个时代结束。

同时,中美陷入新冷战,半导体业成两强对弈重点,台湾地区的人才被中国大陆大量挖角。就连联电中国大陆子公司和舰,也为防止人才一再流失到中国大陆其他新晶圆厂,及充实资本,在6月29日宣布计划于A股上市。

《商业周刊》在此关键时刻,走访中国大陆最受瞩目的半导体群落:上海、合肥、武汉与南京。采访才开始,消息就不断传来……

曾任职于台积电、三星的研发大将梁孟松,可能让中芯明年在制程上追赶上联电,甚至超越!他被中国大陆最具规模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挖角后,只用三季,就把其14nm制程试产良率,从个位数升到逾九成。

中国台湾地区人士用三个季度,就达到了中芯过去十八年做不到的成就;将用两年半,让中国大陆停滞近20年的存储器产业,从零到一。

这群中国台湾地区人士乍看风光,但许多人却自述:自己是在美、中、台三方枪口下淘金的高级佣兵。他们夹在美、中以关税和禁售制裁的枪林弹雨中,后方,还有台湾地区的前东家以泄露营业秘密等法规进行猎杀。

这群曾经的“竹科新贵”,如今为何甘负骂名也要出走中国大陆?他们的西进将对两岸带来什么改变?以下是我们的追踪记录。

中国大陆最成熟半导体聚落——上海

我们的第一站,是上海。这里是中国大陆最成熟、产值最高的半导体聚落,包括中芯、当年(2000年)台塑二代王文洋投资成立的宏力半导体,联发科的中国大陆对手展讯,都将总部设于此。

2016年,上海半导体产值破人民币千亿元,约占全中国大陆半导体产值23%,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半导体基地。

物理距离上,上海离台北仅有约一个半小时航程。但,近两年到上海的半导体人,他们跟中国台湾地区的心里距离,却是终生不再回台任职的准备。

他们的脑袋,牵动上百亿利益去向

一位在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任职近十年的中国台湾地区人士告诉我,如今大家西进中国大陆,除了机票,还有另外一个文件相伴:前东家寄出来的存证信函。

因为,大家脑中的硅智财(IP),动辄牵动数十亿元的利益,有可能颠覆一间公司,甚至一个产业的命运。

“这边60个人全收到了(存证信函),全收到了!”在张江科技园区的一间咖啡厅里,一名登陆近十年的受访者刻意压低音量。用录音笔几乎收不到的气息对我说。这批人登陆后都被警告,不得泄露营业秘密,“他们家里都打电话问,怎么会发生这种事?怎么会接到存证信函?”

他口中的60人,是去年初传出,位于上海的华力微电子挖角联电研发28nm制程的团队,虽然联电否认,但这已是上海半导体圈心照不宣的秘密。

突破28nm制程,可能带来多少利益?

以联电为例,其去年28nm制程订单,就贡献营收至少逾新台币220亿元,而台积电的28nm即使已量产7年,去年仍占其应收23%,约当于2250亿元进账。

另外一个最新的案例是,记忆体厂南亚科技6月22日宣布,控告一位离职的工程师,涉嫌窃取营业秘密到中国大陆任职。南亚科认定,如果对手使用该技术,可能获得超过新台币38亿的利益,相当于南亚科今年第一季近五成净利。

正因为这群佣兵,动辄牵涉数十亿、上百亿利益,并让中国大陆加速威胁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业,因此得背负中国台湾地区各界人士不谅解的眼光。

一位已离开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人,被前东家控告四项罪名。在法庭上,“法官的态度就只差没有指着我说:你对不起台湾。”另一位在中心任职的中国台湾地区人士也回忆,他回母校跟学弟学妹分享中国大陆工作经验时,“好几个学弟问的问题,会觉得,你好像叛国。”

能完全同理这群台湾佣兵们心情的,是来自韩国的半导体人。韩国人的民族主义更浓,更不能容忍“背叛”,几乎到中国大陆的韩国半导体业人才,都已经做好不再回家的打算。

根据每年经手上百名中高阶半导体猎头案的管理顾问公司,与半导体业内人士估算,目前约有两千位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人在中国大陆企业任职,另外并有一千人在中国大陆公司设于台湾地区的据点工作。

这三千人,多数是高阶经理人或研发人员,以全台湾地区半导体业研发人员共43300人来看,约占6%-7%。

高薪与舞台,是吸引这群人到中国大陆的关键之一。

中国大陆这么迫切需要他们,因为中国大陆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,每年进口芯片金额超过原油。然而,过去十多年,中国大陆网络公司轻资本、赚快钱的思维,让他们之前看待半导体产业是,认为这是“傻子做的事”,因为这产业动辄得投资上百亿美元、一个技术得等三到五年才问世。

现在,中美贸易战开打,人才与技术的缺口,更明确的被凸显。

傍晚五点多,我们看着中芯国际门口出现大量下班人流。我好奇,这一次中国大陆砸入人民币千亿元、从中国台湾地区与世界各国引进人才,他就真会如张忠谋所述:将进步得非常快吗?

最被看好的大炼芯基地——合肥

技术被学走仍要去?周边包商:“中国大陆半导体像唐僧肉,全球都想吃一口。”

一早八点,我们从合肥西南方的市郊前往四十分钟车程外,初期投入近新台币2500亿元兴建的存储器厂合肥睿力(长鑫)。

这座由合肥市政府出资的厂,是去年华亚科与南亚科五百位被中国大陆挖角工程师最主要去处。其执行长王宁国出生南京,但在台湾地区成长,华亚科退休的资深副总经理刘大维也在此工作。

这座占地六万平方公尺、比台积电厂房都还大的晶圆厂,其核心工程,如无压室、机电、废水与气体回收等等,都由台湾地区包商承担。

专营半导体厂废水处理的兆联实业中国大陆区总经理周志铭,指着大家在晶圆厂旁盖起的一栋栋工务所说,这里就个小台湾村,所有叫的出名字的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工程商,例如:帆宣、亚翔、汉唐等公司都来了。

中国大陆如今是“全民大炼芯”,包括天气冷冽,不适合晶圆厂运作的吉林,或四川省自贡市等无产业集群效应的内陆城市,都想盖晶圆厂。其实不只台湾地区人士。三星、美光、英特尔等厂商也早已插旗。估计中国大陆现在至少有四十座晶圆厂正在运作。

两位受访者对我说:政策力挺下,中国大陆半导体就像块唐僧肉,不只中国台湾地区,全球的厂商都想吃上一口。当各国的企业与佣兵都聚拢到中国大陆这座舞台,确实正催化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,目前在IC设计和存储器领域,几乎已和台湾地区打成平手。

当地台商透露,在中国大陆做工程师,都得以审核工程安全为名,上缴一份设计图给官方,“图样都要给官方盖章,所有图都会被看到。很多人会藏,但你就算藏,他(中国大陆)还是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。”

厂商不只为利益,更为了防守而来。因为中国大陆可能因为支持本土芯片行业发展而补贴本地供应商,尽可能地减少对外采购。担任半导体工程公司顾问的环宇财富合伙人洪炳宏说,“你不赌就没有赢的机会……。”

富贵险中求。懂“分寸”成为佣兵们必要的生存术。

一位曾在中芯服务逾十年的中国大陆高阶主管说,他的原则是不参与国家项目、公司内要盖章负责的事情,他不碰,“来这边你就是佣兵,不要太多意见……,这要负行政责任的,台湾地区人士还是比较敏感。”

也不只一位受访者说:“要把自己当免洗筷,不要想(在中国大陆)做到退休。”

这群半导体人很清楚自己脑中的技术有时效期限,不少人设定自己在中国大陆的职业生涯就是五到七年。因为在中国大陆若不能持续进步,贡献完了在中国台湾地区所学,合约满后,下场只有接受降薪或离职,或像下楼梯,再继续往更次等的大陆企业流动,继续出卖自己原有的技术,成为半导体游牧民族。

当中美关系越趋敏感,中国台湾地区佣兵们如同行走在钢索上。一位台商举例,近两年合肥睿力从华亚科大量挖角后,部分工程师带枪投靠,涉嫌泄露营业秘密,去年遭美光提告,中国大陆方已经暂停雇佣和发放薪水,要被控告的工程师自行解决官司诉讼后,再复职。

合肥让我看到,当大量资金与人才齐聚中国大陆后,它正在为“全民大炼芯”添加薪火。然而,当中国大陆加速前行时,这是否代表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业人才流失,只是开端……?

对抗美日韩的存储器重镇——武汉

我们进入武汉,跟上海相比,这里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,受访者比喻:“这里就像90年代的竹科。”

武汉,是中国大陆对抗美、日、韩的存储器国家队——长江存储之基地。在机场,可以见到许多日本人,多半是来支援该公司的协力厂商。这个新兴的中国大陆存储器基地,目前有约3000名员工,其中一成来自世界各国,不只中国台湾地区,更有日、韩、新加坡与美国的佣兵。

一位曾经在此任职的台湾地区中高层主管说,这里与其说是中国大陆公司,更像外资企业,每周固定召开的主管例会。与会20个人中,有八成的人母语不是中文,“都要用英文开会,而且在这里,什么人都看得到,连坂本幸雄(已破产的日本存储器厂尔必达前社长)也来过。”

身为国家队,在此工作的格局也不同。台积电近几年,每年平均约110亿至12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,已经是全球罕见,但长江存储所做的规划,却是五年880亿美元。

在资本为后盾、愿景为燃料的催化下,该名中高层主管举例,他曾要求部署做一张全球供应链地图,在中国台湾地区,这可能需要花一星期整理,但他在中国大陆交办后,隔天,这张地图就挂在办公室上,“现在这边的年轻人很有中国芯情怀,他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骄傲的事,完成民族大业。”

格局与压力是相伴的。该中高层主管回忆,自己当初一落地,就接到公司人资的电话,对他说:“你从这一刻开始,就是党的财产,不能乱说话、去不该去的地方。”

每天他们都在跟时间赛跑,“如果做不出来,我们佣兵拿了钱就走,但赵伟国(紫光集团董事长)这些人可能要被抓去关耶!”因此和成熟的上海群落不同,在这里,加班到午夜是常态,就像分红费用化实施前的竹科。

中国台湾地区在停滞,四、五十岁的人很彷徨

其实,我们访问的这群经理人,来中国大陆并不只为了钱,还因为台湾地区的发展已经停滞。

“在台湾地区半导体业,四十五到五十岁的这些人,很彷徨,大部分公司没有在扩充……,你可能五十岁当部门经理,就当一辈子啊!”一位台籍经理人表示。

以制造端来看,联电上次在中国台湾地区有新厂动工已经是六年前,力晶、旺宏更都已是八年到十年以上的事情。在设计端,以中国台湾地区前三天大IC设计公司联发科、瑞旻和联永而言,十年来平均每位员工贡献的获利,都大幅衰退,如联发科,十年就衰退92%。

一边在衰退,一边在蓬勃。一直仰人鼻息的台湾地区存储器行业的员工,感受更深刻。这次中国开打,大家希望能有机会跟老大三星与美光大干一场!“给我十年,我很有机会把技术跟产品达到世界水准。”该名经理人说。

我们问,“你认为人才来中国大陆的情况会持续下去?”大家的回答是:未来五年,情况只会加剧,却不会无限制的延续下去,因为五年、七年后,当中国本土人才成长起来后,也就不再仰赖佣兵了。

台积电12寸晶圆厂落脚处——南京

最后一站,我们到了中国大陆最受瞩目的半导体新聚落南京,这是台积电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座12寸晶圆厂。

两、三年前,台积电南京厂所在的浦口特区还是黄土一片,如今不仅盖起一栋栋的高楼,台积电新厂的圆形建筑体,就像一个发光的太阳,吸引上下游约两百家厂商进驻,从IC设计、设备商到化学原料等等,应有尽有。

两百家上下游厂跟着来,像播下的种子

台积电南京厂对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而言,就像是一颗种子。目前,南京厂所生产的16nm制程,领先中国大陆其余数十座晶圆厂,中国政府期待,人才与技术能从台积电外溢,加速中国大陆企业升级,从一座厂,扩散成一百家供应商,再扩散成一千个、一万个人才。

在台积电建厂后,全球许多供应商也跟着移动到南京,来自荷兰的半导体微影设备商艾司摩尔(ASML)便是一例。

ASML办公室24位成员中,有6位来自台湾地区,负责主管该办公室的区域经理黄群恩从台湾地区外派,自认不像是佣兵,但他外派这两年的重要任务,除了服务好台积电南京厂,便是得带起中国大陆本土的同事,让他们未来能执掌南京办公室,独自服务台积电,而他则功成身退回台湾。

为此,他们也将中国大陆同事送到台南受训,有些人甚至一待就是半年。“台湾地区的人士真的很敬业,”曾在台南受训半年的一位中国大陆员工说。

这是我们第二次拜访浦口特区,去年九月采访时,台积电的厂区还在进行收尾工程,门口三三两两的停放着货柜车,将场内需要的机台、设备进场,如今这座厂已开始量产。从建厂到量产,只花了二十个月,比其他公司至少快上50%。

在新冷战时代,美国钳制中国大陆科技的攻势越猛烈,中国大陆招揽半导体佣兵西进的力道,也只会越强悍,没人挡得了。

二、三线台厂,势将加速淘汰,台湾地区该如何看待此事?

我们得认知:这虽然不会动摇国本,但会加速半导体产业的两极化发展。

若一个产业人才不足,人会如漏斗状,先往顶尖公司流动,让产业的中后段班面临搅才危机。当大量半导体佣兵西进,首当其冲的会是中后段班企业。

未来很可能的情况是:顶尖人才持续留在台积电与联发科等一线公司,但二、三线以降的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,会因缺少人才祸水,加速被淘汰。

不只一位半导体行业的高管急切呼吁,政府不应干涉中国大陆资本入股台湾地区的企业,“你如果不把现在手上的东西卖出去,换钱,怎么有资本投入新的领域?”

台厂未来:走出中国大陆布局全球

环球晶圆公司,近十年透过持续购并欧洲、日本等厂,分散布局与营收来源,近几年内销,加上美洲与其他地区的销售,已超过五成。环球晶圆现在已经不靠大陆了,完全两样。。

过去,半导体产业为台湾地区罩上一层“硅屏障”,意指,为了不让全球IC产业断链,各国会努力维系台海安全。如今,这层硅屏障在中国大陆半导体崛起下已逐渐薄弱,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产值很可能在今年被中国大陆超越。

一场中美新冷战,间接加速两岸半导体竞争的演变。每个时务的改变,机会与威胁总会相伴。

我们虽然阻挡不了人才的离开,但我们可以去养成更能吸引新人才的沃土,为产业找到新的出路。

例如兆联,这两年因承担台积电南京厂工程,在中国大陆知名度倍增,现在是“事求人”,一直有客户上门探寻。周志铭一面赚中国大陆的钱,一面想:能不能把在这赚的钱,拿回台湾地区研发新技术,让自己永远跑得比对手快?

甚至,我们也看到新兴的半导体企业在兴起,他们一开始就用混血式的人才组合与战术,逐鹿全球市场,带来惊喜。

更苛刻的竟逐,对台湾地区不是坏事,对人才亦同,它正逼我们清楚正视自己的价值,并做出行动,改变。

中国大陆突围新切口:物联网芯片

发展半导体业是一条漫长之路,然而,物联网与AI成为中国大陆在IC设计领域,可能玩到了超车的拐点。

和手机或电脑处理器讲求高效能不同,物联网装置小、电池容量低,讲求低功耗,因此不须军用半导体最先进制程。但重点是,要有一个服务提供者,将所有硬件组成生态系统,然后透过大数据驱动,让这些装置满足消费者需求。

中国大陆很习惯这种生态系的打仗法,有把人们的通讯、购物、支付、游戏等生活需求一把抓在手的网络巨头,如腾讯、阿里巴巴,他们掌握了各种数据,可以驱动AI与物联网生态系统,创造无人商店、智慧家居等更多应用。

中国大陆半导体企业的新玩法,最明显的例子是比特币矿机厂商比特大陆。他们自制芯片、搭载在挖矿机中销售,并结合比特币云端挖矿平台、代管矿机等服务串成生态系统。该公司虽将自己定位成IC设计公司,却是台积电去年前十大客户,两个不到四十岁的大陆青年创立公司约五年,去年营收便超过新台币750亿元。

鸿海与中国家电大厂格力,也都携其在工业物联网、智慧家庭的优势,从应用端逆向发力半导体芯片。

截至去年底,中国大陆共有1380家IC设计公司,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五倍多。其中产生了寒武纪、深鉴科技等估值超过十亿美元的“独角兽”。

中国大陆正在将互联网“圈用户、养生态”的逻辑,复制到半导体产业。但目前除比特大陆外,未有显著成绩。它能否成功?未来三年是关键观察指标。

台湾地区向来最自豪、为我们罩上一座“硅屏障”的半导体产业,当前与中国大陆相比究竟如何?

答案是:平均而言,台湾地区仍领先大陆三到五年。但除了晶圆代工与封测,其他领域差距正快速缩小,几乎已无落差。两岸半导体产值,更很可能在今年交叉。

晶圆代工:联电明年可能被中芯赶上

台积电已于今年量产业界最先进的7nm制程,此制程目前仅台积电和三星有能力生产。相较而言,中国大陆最先进的晶圆代工中芯国际,目前仅能量产落后台积电三个世代的28nm制程。但这不代表中芯能被小觑。因为其很可能在明年就会追上昔日的晶圆双雄之一的联华电子。

中芯去年十月挖角三星、台积电前研发大将梁孟松担任共同执行长后,该公司14nm的试产良率,已快速从3%提升到95%。

虽然试产良率高,不等于未来量产量率高,但在联电已宣布将暂缓14nm以下更先进制程的研发后,若明年中芯成功量产14nm制程的芯片,则表示该公司的技术正式追上了联电。

值得思考的是,中芯靠着挖角梁孟松与其班底,不到三季的时间迅速突破新制程,未来是否也能复制此模式,挖角台积电、三星、英特尔等技术领先者的研发团队,持续缩小与对手差距,这将值得关注。

封测:仅台积电、日月光赢三到五年

台湾地区大幅领先的领域,还有封装测试。以台积电用于服务苹果等少数客户的“CoWoS”和“InFO”两种技术来看,至少领先中国大陆五年,但台积电并非专业封测厂,此服务仅提供给其晶圆代工客户。

台湾地区在先进封装技术的地位虽稳固,但在封测业,先进技术大约只占三成生意,其他七成,比的是产能跟良率。目前全球前十大封测代工厂中,第三、第六与第七名,都已是中国大陆厂商,对台厂造成压力,这也是日月光急着合并矽品的原因之一。

目前,台湾地区多数对封测厂与中国的实力几乎无差距,因此近两年,矽品和南茂陆续将中国子公司给予紫光集团入股,用股权巩固合作关系,换取市场。未来中国台湾地区多数对封测厂仅能在产能、良率与客户关系上,与中国大陆较量。

材料与设备:中国大陆设备业务追过台湾地区

在半导体材料与设备领域,台湾地区最显著领先的,便是近两年因缺货、涨价而带动股价飙涨的硅晶圆。

目前台厂中唯一能供应12寸硅晶圆的环球晶圆,至少领先中国大陆三年,8寸硅晶圆也领先中国大陆两年,但其他领域便没有那么乐观,“自从汉微科卖掉后,台湾地区基本上没有人做半导体前段制程设备,中国大陆有刻意扶植本土设备商,而台湾没有,真要讲起来,中国大陆已领先台湾地区。”

台湾地区半导体设备产业,几乎无研发生产整台设备,“虽然中国大陆也才刚起步,不过,十年、二十年后也许会跑出来(指追赶至欧美厂商水准),但台湾地区不会。”

存储芯片:中国大陆方强攻新技术,占上风

台湾地区的存储芯片产业自2009年由政府主导合并的“台湾地区存储芯片公司”破局后,追赶先进制程的脚步便转向保守,以获利为重。原本制程最先进的华亚科,则在2016年底被美光收购,成为其子公司。

如果今年底或明年,由华亚科前董事长高启全主导的长江存储,或合肥市政府投资的合肥睿力(长鑫)量产后,两岸在存储芯片领域便无差距,中国大陆甚至因做出台湾地区从未生产出的闪存而领先台湾地区。

虽然中国大陆的记忆体,很可能因涉嫌侵犯美光等公司的知识产权,未来仅能在中国大陆销售,对台厂的营运影响有限,但就技术而言,台湾地区已败下阵来。

IC设计:中国大陆突破在AI、物联网

这是台湾地区很可能已被超车的IC设计行业。以两岸技术最领先的联发科和华为子公司海思相比,业界认为两者已无差距。

同时,台湾地区IC设计厂商更面临两大挑战。第一个挑战是中国大陆不管品质,只问是否“量产”的进口替代政策。

日前传出,中国大陆官方要求面板厂京东方得采用至少五成的国产面板驱动IC,即使台湾地区公司如联永,其技术实力仍胜过中国大陆,也无法对抗打着民族主义的政策大旗。

第二个挑战,则是中国大陆 IC设计公司在AI、物联网等领域,用“共筑生态系统”、“卖软件多过硬件”的新战法崛起、并已经产生独角兽。

“趋势就是,你一定要往生态系统走,而不是供应链,供应链的时代到苹果就为止了。”近两年频繁往返两岸的陈明慧比较,例如PC时代,台湾地区IC设计对口的OEM、ODM厂,再由客户对接到惠普、戴尔等品牌厂,并不真正理解终端市场与客户需求。

虽然,中国大陆多数新崛起的IC设计公司,IC设计能力的硬件基础还不如台湾地区,但因靠近阿里巴巴、腾讯、百度、华为等巨头构筑起的生态系统,更贴近客户,能更理解生态系中有哪些缺口未被满足,因而有机会崛起。简而言之,中国大陆IC设计公司现在更“接地气”。

未来三到五年,除了晶圆代工和尖端封测外,我们还会看见中国大陆在各个半导体次领域逐渐追上,但台湾地区也没到认输的时刻。这一个月之中,我们也走进南港、新竹,看见台湾地区半导体业新出的战法。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业前方并非死路,只是夹在中美大国之间的我们,得打一场比以往更灵活、更难的仗。

未来战略--中美对峙、两岸紧张,如何通吃商机?

当前,是属于半导体业的大时代,包括AI、物联网、5G等趋势,将为半导体产业带来数百亿美元商机。

但当下,我们却看见许多台湾地区半导体企业陷入泥淖。如今年第一季,联发科每股盈余跌出台厂前十名:联詠面临中国大陆喊出采购逾50%国产面板驱动IC的威胁;瑞旻的每位员工平均贡献获利与十年相比,下滑41%。

企业定位要“无国界”!

AI芯片的成功,需要与网络巨头合作,需要大数据喂养,贴近终端应用市场,错过移动网络发展的台湾地区,时代看起来不站在我们这边。但幸好与此同时,我们也在南港、新竹看见有台厂突围的例子。以下是这些企业的突围心法:

AI新创公司耐能,是台湾地区少见的IC新创公司。该公司今年五月刚完成最新一轮1800万美元的融资,由香港巨贾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领头,投资人包括“硅谷台湾帮”--直播平台Twich创办人林士斌、Presence Capital合伙人陈信生。先前的投资者,更包括阿里巴巴、高通等国际一线企业。

耐能从第一天开始,就是以美国研发,融合台湾地区半导体经验,去服务中国客户,在三地都布局人才,比例均衡。“美国有创造力,台湾地区最熟悉半导体制造,但中国大陆有市场,”创办人暨董事长刘峻诚表示,既然如此,为何不各取所长?

“无国界”在当前中美新冷战、两岸情势紧张的时刻下,对以中国大陆为主要市场的企业而言,格外重要。

与耐能相同,创业开始就结合美、台资源,瞄准中国大陆市场的物联网芯片新创公司网联通讯,其执行长林明幼从小留美,硕士毕业后一路在美国高通、博通等半导体公司工作。他便坦言,自己一度对公司该如何“认同”、“标榜”自己,感到困惑。

林明幼自述,常在参展时,中国大陆厂商对他说:“你们技术这么强,应该要称自己是美国公司,才有溢价,才有想象空间。”然而,若他将自己定位为美国公司,其困境是,很难有机会被中国大陆公司收购,甚至若贸易战恶化,产品可能卖不到中国大陆。但若当中国大陆公司,虽可享有税务、采购、投片等支持。但挑战是,团队可能不愿全都迁移到中国大陆,或落地后,人才会加速被人挖角。最后,他决定定位自己的企业,是一个“无国界”的国际企业,踏足三地。

但这非常考验管理的能力。林明幼说,每个地区的员工其实要的不同,激励方式须因地制宜。如台湾地区人士要生活工作平衡,中国大陆员工要配股,美国员工把进新创当跳板、申请居留证,因该公司多数在美国的员工为非美籍人士。林明幼说,在局势动荡的时候,越是小公司,越是得做灵活的游击队,“世界很混乱的时候,才有我们的机会。”

接地气理解客户需求!

耐能的核心技术,是让各种智慧装置“变聪明”的AI芯片。他们最新的产品,是跟其投资人奇景光电合作,打造如同iPhoneX上3D感测镜头的平价版,安装在提款机、机械手臂等装置,让装置拥有3D视觉。未来大家靠“刷脸”就能提款,或让机械手臂在生产线上直接筛出有细微瑕疵的不良品。其现有客户包括中国大陆市值前三大的网络巨头及家电龙头等企业。

耐能主要的团队成员来自美国与台湾地区,却能在中国大陆市场存活。刘峻诚说,重点是蹲得够低,贴近你的客户。耐能目前最重要的大客户,是一间中国家电龙头企业,目前光靠该公司的订单,就能打平其整年的营运成本。

曾经,他不理解为什么做一个消费性电子产品,客户的验收标准却定的莫名得高,例如:手机镜头要能重复开关上万次,要在雨天也能使用等,于是他花了半年时间,每天就住在客户的员工宿舍,跟员工一起吃饭,跟工人打球,抓到机会就聊天,理解对方的想法。

他终于知道,原来做家电出身的客户,是用十年保固思维,在制作消费性电子产品。“如果不了解客户的需求,跟他所要求的极限,你的产品没有办法打动他的心。”

像耐能这样贴近客户,正是在AI、物联网时代中,IC设计公司最须具备的新技能,“寒武纪的东西,台湾地区中小型IC设计公司都有能力做出来,问题是,你能不能去贴近应用,知道到底要放什么东西在那颗IC里面?那才是关键。”

创业初期,刘峻诚有一半时间在美国,现在,他把四根之三的时间都留给以中国大陆为主的亚洲市场,他说:“市场在哪里,我就在哪里。”

抓准利基市场做到透!你才有游走的筹码。

老公司如力成,就在这点上很贯彻。去年,同业矽品与南茂的大本营衰退,与此同时,力成却交出营收大增23%,净利成长21%的好成绩。

这固然跟存储芯片去年飙涨的市场需求有关,力成有超过七成营收来自存储芯片封测,相较于手机处理器、电源管理芯片、面板驱动IC等产品而言,这是个利基市场,全球切入此领域的主要厂商,仅约时间,虽然存储芯片龙头美光、三星等公司有自建封测产能,但仍不足以支应其需求,须外包部分订单给其他封测厂,而力成是当中规模最大者。

力成固守着存储芯片封测这个利基领域,能够避免跟中国大陆专营一般IC封测的江苏长电、天水华天等厂商正面迎战。同时未让中国大陆入股,也让力成不会被贴上标签,能更自由的游走在美光、东芝等阵营之间。

当然,力成后续也面临风险,若未来紫光集团的长江存储崛起,而紫光又已借南茂和矽品建置存储芯片封测产能,不须与力成合作,恐会使后者错失中国大陆市场。

未来,各国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严重的逆兹有贸易时代,无论中国大陆或其他国家,都会需要透过更多企业或佣兵,去加速其产业发展、敉平因贸易壁垒所带来的限制。在一个保护主义更严重的时代,只有抓住一个利基市场,用更跨越疆界的方式定义自己,才能在这紊乱的时代生存、茁壮。
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
相关问题

0 条评论

请先 登录 后评论
不写代码的码农
admin

工程师

11 篇文章

作家榜 »

  1. admin 11 文章
  2. 周波 8 文章
  3. Fab10年 5 文章
  4. icbee 1 文章
  5. 芯苑信息 1 文章
  6. deric7225 0 文章
  7. lisa 0 文章
  8. 123 0 文章